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頭文字D (Initial D) 觀後感(不斷更新中!)



近來天氣寒冷,要驅走寒意之最佳方法,就是令自己全身血脈沸騰!這個方法幾乎是《頭文字D(下稱D”)大部分角色的口頭襌,而講得最激動的首推中里毅 (Nakazato Takeshi | なかざとたけ)。他是一個有實力的車手,開的車也是好勁的車(Nissan Skyline R32),奈何不獲作者重野秀一 (Shuichi Shigeno | しげの しゅういち)的垂青 (XD),由第1部出場就只有輸!繼在Stage 1先後輸給拓海和啟介,再在Stage 2裡輸給帝王隊的二把手岩城清次(Iwaki Seiji | いわきせいじ),真的是可憐小子!這也許關乎他的個性設定,正如高橋涼介(Ryosuke Takahashi | たかはしりょうすけ)Stage 22集裡對他的分析︰一味熱血,雖全情投入速度裡,可惜沒有能力處理壓力,一遇上困局便方寸大亂。


筆者迷上《頭文字D》已是很久很久的事。從一開始我只是追捧動漫,試過問朋友借過漫畫看,但實在對爬格仔沒耐性。況且激烈的山路車,只有動漫才能呈現徹底的動感! 說真的,如果要查閱《頭文字D》的所有資料,包括汽車、角色個性及每一的重點等等,在網路上真是浩翰繁多,畢竟D”是如此的經典,如此的深入民心。我更相信,暫時也只有日人才能製作如《頭文字D水準的動漫。《頭D》裡全feature日本本土的汽車已足夠。日本是全世界汽車業的其一龍頭。韓國做到嗎?中國做到嗎?眾所周知,在出產汽車方面,全世界亦只有歐洲如德國、意大利等能與日本匹敵。而如果2000c.c.上下的車輛作賽的話,日本汽車一出,已是無出其右!


而我還是要在十五年後寫寫觀賞感,是純然地記下自己對這部經典的情感及他對我的影響。是一次個人紀錄而已,並不是所謂的影評。觀賞D的確很過癮,亦會從而發現自己原來對一些在現實生活根本不會接觸得到事如此的瘋狂和崇拜。對於一個普通的司機如我,我是不懂也根本不知從何學習飄移。但我卻對飄移(DRIFTING)相當的崇拜,也深深感受到懂飄移是如此浪漫又「型」的行為 – 正如第一部裡在拓海對仗中里毅的下坡賽中,駕駛他的RX – 7 (白色FC在後面追逐但求一「睹」賽事的涼介所言︰「從近距離觀賞飄移,是多麼的賞心悅目。飄移是一種藝術,多麼的令人感動。」


當然為了保持酷爆的形像,大家都不會看到涼介感動到流淚 (XD) . . .


《頭文字D》一九九八年推出,至今已歷近二十年的時間,在九八年推出第一部後,就有第二、第三(電影版)、番外篇兩集(OVA)、第四及第五部 (不包括最後一集,即拓海與乾信司いぬい しんじ | Shinji Inui的終對戰)。在筆者的世界裏,只有兩件事令人百看不厭,其一是周星馳的電影,其二就是《頭文字D》!因此我重看《頭文字D》可以說是已有幾十次了,而且每一次重看都有新的體會,也愈發對汽車產生更大的興趣 (亦開始喜歡日文,因為我相信觀賞日文版應該是最忠於劇情及忠於人物的個性呈現)


Initial D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男女(觀眾)通殺。賽車世界雖以男性為主,但女性作為觀賞者、甚至參與其中也愈來愈多。筆者就是一個好例子,我本身駕車,絕不算熟知汽車的構造,但好喜歡觀賞賽車的畫面,愛玩賽車電玩。筆者有幸早就認識了《頭文字D》了(約於2001年才觀看,由當時的男友介紹),可以說有份「陪」著拓海(Fujiwara Takumi | ふじわら たく成長。


而《頭文字D》另一個成功的地方,就是重野秀一筆下的每一個角色俱有血有肉,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不管戲份多少,每個人都個性鮮明︰拓海原本是一個平凡、被動害羞的reluctant hero;但他底子裡的不服輸、倔強固執的個性早已隱現;譬如在他擊敗了驕傲的岩城清次之後(2),他一點也不開心,更決定以後都不再在秋名山比賽 (這也許反映了高橋涼介對拓海的影響力,因為涼介曾經在被他戰敗後反勸拓海不應只把目光放在細小的秋名山)


《頭文字D》的主題曲、插曲及片尾曲也是另一成功因素。當中樂隊M.O.V.E的歌曲被大量採用,他們都是九十年代後期有名氣的組合 (AVEX label旗下)。當中的歌曲Rage your dreamAround theWorldBreak in2 the NiteBlazin’ BeatDogfight、插入曲如See you, my best love, Take me higherWanna fly to be wildRock it down等等都是百聽不厭的佳作。筆者尤其喜愛Rage your dream,Around the worldTake me higherRemember me等等。一部動漫的所有配樂及主題曲的水準可媲美電影歌曲,而且歌曲甚多,這可充分反映日本人在每樣細節裡的認真(很認真地對待Initial D,視它為一部電影,而非只招待小孩子的動漫了)


歌曲的作用在Initial D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重要的鬥車場口,要推高熱血沸騰的感覺,除了逼真的動畫,歌曲就是不二法門。除了節奏明快的Eurobeat,意境幽怨的中慢板歌一樣不可少,這應用在一些主角與女生談分手的場面(譬如啟介拒絕岩瀨恭子的表白和涼介與香織的一段逝去的愛情等等就格外感人了。Initial D在歌曲的選擇做得相當認真。由98年開始至今推出了五部 (Stage 1 to 5)就分別有超過三十首歌曲。可見創作人是如何認真地對待配樂,旨在用優美的歌曲拱托畫面的氛圍。


當然好多觀眾(尤其剛認識頭文的人)都會對劇集裡的飛車場面感到懷疑,但重野秀一是有請到世界第一甩尾土屋圭司 (Tsuchiya Keiichi | つちや けいいち)擔任此動畫的技術顧問。在重看後筆者才發現原來土屋自己也聲演自己的角色︰他於第一部已經「出場」,飾演藤原文太 (Fujiwara Bunta | ふじわら ぶん的賽車舊拍檔,但只在電話裡「出現」,與文太談話,談論高橋涼介的來頭等等。效果非常有趣。


中日文化的差異

筆者絕不是哈日族,不過非常欣賞日人的專注及認真。如果用「多元化」(ç 其實乃美其名而已!)來形容中國人的「雜」,用「單一化」來形容日本人的「專」則絕不為過。


「什麼都有一些」、「博而不精」甚至「什麼都差不多」是中國人、香港人的特色;「什麼都專注、專而不雜、精而不博」則是日本人在創作上、在經營上的特色。以《頭文字D》為例,由第一部發展到第五部,節奏明快是例牌菜,賽車便是賽車,縱使有感情戲但都是點到即止,情情塔塔VS賽車場面比例上恰到好處、主次分明;我覺得為拓海「賜」一個所謂的女友夏樹(茂木夏樹(茂木なつき(もぎなつ),也是作者為了滿足女性觀眾對浪漫戲的渴求。不過作為女性的我,明顯地對此安排不耐煩,因為《頭文字D》既然是關於街頭車的故事,拖泥帶水的感情戲最好愈少愈好(不過筆者也承認對第4部裡,啟介對岩瀨的決絕感到傷感. . !哈!)


第一部(Stage 1)之重點︰

當然是介紹拓海 (Fujiwara Takumi |ふじわら たく)的「隆重登場」了。全集主TONE (飛車場面除外的確比起其它stages更為搞笑。詼諧場面當然不會交給 cool 爆的高橋涼介(Ryosuke Takahashi)和呆頭鵝藤原拓海,而是交池谷浩一郎(Koichiro Iketani | いけたに こういちろう)武內 (Takeuchi Itsuki | 武內 イツ)等人去做。池谷和武內樹在賽車方面成就遠遜於任何人,不過二人是非常重要的配角,他們的存在令人感到温暖。頭D裡面的型男已經夠不近人情(中里毅、岩城清次、高橋啟介等等)Speedstars的池谷和阿樹,甚至店長立花佑一 (Tachibana Yūichi | たちばな ゆういち)和無所事事的健二 (Kenji |けんじ)等人就起著紓緩觀眾情緒的作用。

 
印象中,筆者始終覺得第一部是最好看、最耐看和最值得回味的。因為劇情比較完整,主角、配角都能獨當一面 。還記得第十X集裡女車手美眉們沙雪、佐藤真子與池谷、健二、阿樹等一班衰仔去暢泳嗎?效果真的很搞笑。編劇亦在同一時間安排池谷與真子躲在一旁作真誠交談。一邊的瘋狂與詼諧,對照另一邊的惆悵,為池谷、真子關係上的逆轉帶出了更強烈的感覺。


 (搞笑場面中,池谷、阿樹、健二絕對功不可沒!)


(大家還記得池谷失神事件嗎? 他為什麼暈倒?答案在"樓下"! XDXD)




(高橋兄弟︰他們出場永遠型英帥靚正!其實據非正式統計,二人的FANS、尤以前者為例,比男一拓海更多!)




(高橋涼介在第一部裡或早期的頭D裡經常擺臭臉及非常高傲,但在後期的STAGES裡,主創把他的個性作出了調教。可惜個性變友善了,樣子反而變差  我認為畫功方面始終以第一部最好。)


(面對著神經質的武內樹,拓海也難以保持形象。)



(拓海的三隻手指,表示池谷在第三個彎角後開始"失神"了。)


(後續.つづく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