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影評] B+偵探 其實只得C


 
            
常言道︰狗尾續貂,B+偵探 (“b+”) 也逃不出這宿命,因此整體不及 C+偵探 (2007)好。

2007年,彭氏兄弟在毫無壓力下“爆”出了c+, 可惜當時全大中華地區被<色戒>熱潮全面覆蓋,格局有點像1994<阿甘正傳>之於<月黑高飛Shawshank Redemption>, c+票房不算成功。

不過,也像<>片一樣,在落畫後反而口碑持續,遲來的聲勢令DVD發行後累積不少粉絲。

B+失敗的地方,是劇情不夠緊湊,在今天思想複雜、老早習慣於被懸疑片轟炸的觀眾們,b+一早“揭破”兇手是誰的風格,及單薄又單一的主線,根本滿足不了追求無限刺激的我們。況且,彭順也放棄了最擅長的“鬼怪”元素,也是對自己太有信心。C+精采之處在於主線及副線(陳探父母下落)巧妙穿插,而主線本身也牽涉極多人物,再加詭異元累(疑似女鬼),令劇情盡見張力。

泰國元素在b+亦不見得被好好地發揮,甚至可以說是所剩無幾 除了陳探的家, 澤少的爛office加幾個泰裔副手, 就已經是“所有”, 演員們連泰文對白也懶得講,真的連半點寫實感都抓不住**。猶記得上次在c+裡,導演盡用泰國風情,一場澤少與陳探汽車追逐疑犯又撞傷大笨象一幕,觀眾看到凝神屏息,已經可列為近年港片少有的經典場面。


本片編劇在人格分裂上大做文章,兇手的淒涼身勢及他的精神病,成為了他的殺人動機,不過如筆者所言,在電影開場時,大家一早估到,再加上所謂的不堪回首的家庭歷史,便成為了兇手的犯案背景,這便形成了b+的致命傷


劇情的推進被拖慢了,人物與人物之間其實又互不關連,譚耀文與張兆輝是資深演員,但他們的參與根本是毋需要,無論是澤少, 阿探以至於那個一早被人估到的兇徒,也徒具是個性片面不夠立體的角色而已。導演不斷用黑白、彩色畫面意圖用此描繪人物的多種心理狀況,只可惜,這只淪為畫面處理上的花招而已,致命傷始終是不夠張力的劇情!

劇情再不下點功夫,死硬粉絲也有離場時。建議彭順下次在枝節上加鹽加醋甚至回歸鬼片格局。為何說“下次”?因為結尾陳探得到一張有關父母與毒犯的合照 (又故意不讓觀眾看到) 擺明是A+的伏筆!
 
**按︰雖然,我知道此片的財主之一是銀都機構,因此主線角色竟然講標準普通話,但筆者畢竟有不少泰國華裔朋友,他們在平常生活裡,真的不會說廣東話、國語,因此我難以信服這是個“發生在泰國的故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